您现在的位置: 校友会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文苑» 【校友记忆】金树华-我在北京轻工业学院的二三事(三)

【校友记忆】金树华-我在北京轻工业学院的二三事(三)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11-24 08:55:34

我的记者生涯起点在北京轻工业学院


自1971年至2007年,在我从事新闻工作36年里,先后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000万字以上,有13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新闻奖,其中11篇(组)获中国新闻奖、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等奖励。工作期间还主编出版了10部新闻专业书籍。长期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天津记者站站长,1998年起,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地方记者管理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


说实话,自己能取得这些成绩,归根到底,在于我的记者生涯的发源地是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母校给了我良好的高等教育,打下了深厚的学识根基,奠定了较好的思想业务基础,搭起了能够多维度不同职业业务之间的桥梁。


1971年9月初,我这个地道的工科男被组织上再分配到天津广播事业局,经过3天入局教育学习班的培训,被分派到广播编辑部任工交记者,在工业组给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工人节目》采写和编辑通讯员投稿,这是那个时期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市三级广播电台和报社编辑部通用的采编发模式,叫做“采编合一”。


从工科男变成文科男,刚开始心里七上八下没有底气,可当真正进入工作流程后,发现“采编合一”模式并不生疏,因为在北京轻工业学院读书时,自己就干过这样的工作。那时,我是机械系学生会宣传部委任的“学生记者”,负责采写报道,并负责组织全系同学撰写稿件,传播平台就是学校的广播室。可以说,我是为校广播室提供稿件的“学生记者”和“通讯员”。



我被系学生会宣传部推上这个社会岗位,源于我给广播室写的一篇小稿子。1965年8月底刚入学时,校广播室开设了“新生感言”专栏,不断播出新生来稿。我们班无人写稿,班团支部书记邓丽达有点着急,就动员我写一篇,碍于面子无法拒绝,我就写了几百字的“入校感言”随笔交给他。当天就被采用,而且先后重播了好多次。不几天,系学生会宣传部长找到我,他说,你的新生感言写的很好,想把办黑板报的任务交给你来干,相信你能干好这项工作。在他再三动员下,我答应试试看,就成了黑板报的总办。我专门负责一号楼下北侧的两块黑板报栏的出版工作。从选材、版面设计、誊写、画插图,全由我一个人来干。出了两期后,宣传部长对我说,黑板报你办的很好,你很有能力,再交给你一个工作。于是,学长又把他直接负责给校广播室写稿和组稿的大活儿交给了我。他说,我要去外地实习了,还要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材料,没有精力给广播室工作了。从此,我便成为机械系为校广播室组织稿源并写稿的“学生记者”和“通讯员”。



现在想想,那时还真的很忙活。首先是我们新生参加国庆检阅,是首都大学生方队的组成部分,从分列正步走练习,到整队排练和三次彩排,直至1965年10月1日正式从天安门前走过去的各个节点,我都组织同学们撰写训练到参加国庆检阅时的小故事和感想的稿件,及时地把机械系65级新生的新人新事和勃勃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校广播室传播给全院师生,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当时北京轻工业学院与钓鱼台国宾馆相邻,经常有迎宾任务,记得我们曾在宾馆的北门、东门的路边,手举花环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或者“欢送欢送热烈欢送”的口号,迎送过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和王后莫尼列;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叶斯·坎巴拉吉·尼雷尔;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总书记恩维尔·霍查等外国元首。每次迎宾活动后,都会撰写稿子供广播室播出。


50多年过去了,现在回顾那段给校广播室当“学生记者”和“通讯员”的经历,最大收获是学做人,学会了与人打交道,为毕业后改行从事新闻采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作为北京轻工业学院一个早年的学子,我想提醒年轻的学弟学妹们,不管你是学习理工科,还是学习文管科,在校期间都要学好写作的基本功。毕业后,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还要读好“社会”、“大自然”、“人文历史”和“自己”这四部无字书,即要向社会学习,知道怎样在这个大舞台上奋斗、生活;要向大自然学习,真真切切地认知什么是大格局和大容量;要多读人文历史,以理解现实,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读懂自己,要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总结出最宝贵的实践经验,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脚踏实地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