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校友会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录第七辑】为中国造纸科技进步和发展而努力奋斗-58级化工系教授 钟香驹

【校友风采录第七辑】为中国造纸科技进步和发展而努力奋斗-58级化工系教授 钟香驹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11-22 10:59:18

bc8f184d512e788d53bca4e1a557f46.jpg

人物简介


钟香驹,中共党员。1923年2月出生于香港,卒于2015年4月22日,原籍:广东潮州。1939年毕业于香港华仁书院,同年经会考被香港大学录取。1958年调至北京轻工业学院教学岗位。



人物特写


1939年其时中国大陆抗日烽火四起,“抗日战争烽火点燃着国人的爱国心,也唤起了年轻时代钟教授的工业救国梦想。”于是他放弃了香港舒适温暖的生活和在香港大学学习或出国留学的机会,从香港坐船经安南(越南)转道云南昆明,上了西南联合大学,于1944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化工学士)。是年年初,作为翻译官征调赴抗日前线,完成了抗日战场上的毕业实习,为此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15年9月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慰问金(此款项已放入工商大学钟香驹奖学基金)。1945年转辗赴美;1948年毕业于美国University of Maine (化工硕士)。


1949年在广州岭南大学化学系任教。1950年由香港乘船北上参加新中国建设,先后在轻工业部造纸处、北京造纸厂、汉口造纸厂筹备处、山东造纸厂任工艺工程师。1951至1952年在燕京大学化工系任兼职副教授。1956年调至北京轻工业设计院任该院造纸处工程师、工艺总工程师。在此期间,参与的主要工程项目:北京造纸厂碱回收中试,汉口造纸厂筹备处,楠竹制浆造纸中试,开山屯造纸厂人造丝车间设计,援蒙造纸厂设计,援越造纸厂制浆车间、碱回收车间设计等。1955至1956年,在山东造纸厂主持我国第一台羊皮纸加工纸机的设计、安装、投产工作,一次试产成功,取得可喜成果。


1958年调至教学岗位,先后在北京轻工业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担任造纸教研室主任。1979年,奉调回北京主持轻工业部出国留学人员英语培训班,同时参与北京轻工业学院重建工作。学院重建后任化工系主任、教授,同时兼任外语培训班讲学工作,其后九十年代初在外语系开设英语《轻工业概论》课程。1980年秋受派赴马尼拉参加联合国工发组织主办的造纸专家会议,在会上宣读有关竹浆制浆的报告,获得外国同行好评。同年冬天,作为副团长参加了造纸教育考察团,赴芬兰考察访问。1988年秋,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tout, 参与该校化学系教学工作,并就我国文房四宝、环境保护、妇女权益等问题进行公开讲座。90年代初,被派参与联合国环保署亚太地区办事处(UNEP/ROAP)所属工业环境管理网络(NIEM)的研究工作,多次参加NIEM在中、印、泰三国举办的研讨会,参与会议的主持工作。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创建和参加了几个第一次:参与建立了第一个中国造纸教育体系;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英汉造纸词汇》和第一本造纸英语教材《造纸工业英语文选》(第一册制浆)(这两本书几乎是改革开放后,造纸工作者开阔眼界走出国门的必备秘籍);轻工业学院第一批交换教授赴美工作;领导轻院第一次参与联合国项目的研究工作。


多年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八十年代中期当选为海淀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造纸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顾问,北京造纸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轻工业环保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化工学会理事。1992年和1996年两次荣获国家科协先进工作者称号。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积极参与对外技术交流。1985年应德国造纸学会和比利时国际制浆造纸杂志社的邀请,赴德国BADENBADEN参加该学会年会,在会上作题为《起步中的中国造纸工业》,取得200多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随后应邀赴美,在纽约等地又作了两场有关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报告,接着又在奥瑞根大学及奥瑞根环保研究所分别作了有关中国环保问题的报告。这次出国给后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形势发展,《中国造纸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应运而生,开创了中国造纸国际交流的先河。钟教授受命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无到有,调研、策划、指导、组织协助进行技术交流。开始了与美、英、法、德、芬兰、瑞典、印度、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的造纸学会、专业期刊和出版部门的密切联系,在国内多次组织技术交流活动。工作细致、有序,领导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运行良好。美国制浆造纸技术协会(TAPPI)在其会刊(TAPPI Journal)1989年2月号人物志专栏中以整版篇幅作了有关他的介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多次在国外参加国际木材制浆化学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ood Pulping Chemistry),并数次被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审阅论文提要并主持小组会议。1992年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北京主持第七届国际木材制浆化学研讨会(ISWPC),参会人数多达250人。


自1988至2000年期间,先后在北京、上海和济南以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身份主持第一、二、三、四届国际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会议, 均取得良好成果。开创了在中国召开大型国际制浆造纸学术会议的先例。十多年来从事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得到了海内外同行的支持和认可。


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担任《中国造纸》、《国际造纸》、《化工学报》、《精细石油化工》等期刊的编委,《中国造纸学报》副主编、编委,《中国化工学报》(英文版)高级顾问,以及中国造纸杂志社编委。


主要著作有高校教材、专业参考书、工具书等18本,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文章近100篇,其中有40多篇为英文稿刊登于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和海外专业期刊。


晚年,钟教授抱着今后十来年内能继续在教育战线上有所作为的愿望,2008年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学院研究生班建立奖学基金;随后又于2010年为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与环保两专业提供奖学金。祝愿新一代茁壮成长,为我国化工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钟教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知识分子,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他都会放弃个人利益和生活安逸的道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国家民族需要的艰难征程。他一生不论是在教学上、科研上还是做人上从没有空喊口号,只是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实现了他的理想,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而2014年获得中国造纸业最高奖项--蔡伦造纸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金被放入陕科大造纸学院奖学基金中)。


钟教授总结归国后的经历“1950年归国到1958年换了5个工作单位。谈不上重要成就。成就不成就不是自己说了算。自己抱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认真工作,安静生活,我想是会得到社会承认的。最遗憾的是40多岁碰到文化大革命,靠边站了十年,浪费了科研、教学的黄金时代。”


正如他在给友人的信中的自我鉴定


我本是碌碌庸才,


从来甘当孺子牛,


毕生未见有建树,


问心无愧了终生,


年愈古稀,回顾往事,感慨万分。


关于钟香驹奖学基金


钟香驹教授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当他因身体原因不得不辞去教学工作,不能直接报效社会了。但他依然心系轻工教育事业,心系学生。受西南联大校友会的启发(1995年,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倡议每位校友捐出一个月的工资,成立《西南联大希望小学基金》,援助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基础教育。他参加了那次活动),他萌生了捐奖学金,继续为轻工事业培养生力军做贡献的想法。那几年,女儿每月都会孝敬他一些钱,他舍不得花,单独存起来到2000年代,大约有几万元,再加上他自己的积蓄,于2008年在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学院研究生班建立奖学基金,鼓励学生献身造纸事业。2010年在祝贺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孙宝国教授当选工程院院士的座谈会上,作为孙教授曾经的导师,钟教授表示要捐出10万元作为食品与环保两专业的奖学金以支持食品学院的工作。


最初这个奖学金的发放原则是每年从本金的利息中拿出一万元(利息不够从本金中补足)奖励4个品学兼优的同学,直至本金用完。


2015年4月,钟教授过世后,该奖学基金还收到以下的捐赠,


1.作为奠仪,他的亲戚捐了几千元。


2.8月底,作为抗日老兵的钟教授收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北京市政府给予的8000元慰问金,他的家属将这笔钱放入基金。


3.香港万东公司(钟教授女儿服务的公司)捐给抗战老兵5000元。


4.孙宝国院士将他每月的院士津贴捐给恩师。


鉴于钟教授是国际知名造纸专家和轻化工教育专家,在中国轻工业界和造纸界的地位和影响;并且《钟香驹教授奖学基金》是工商大学唯一个人全资建立的奖学基金,在原学生处徐红京副处长建议下,学校决定,永久保留该基金本金,每年只用利息发放。让钟教授这种为教育和现代轻工业贡献毕生的精神,代代相传。每次奖学金的发放都是以钟教授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什么是爱国情怀。

                                                                                                               文字来自女儿钟捷